必读社 > 美文 > 经典美文 > 正文

故乡的年俗

作者: 龚保彦2022/11/30经典美文

"山川不同,便风俗区别。"故乡在汉中盆地乡下,这里北依秦岭,南濒巴山,西接川蜀,东眺荆楚。此般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民俗,因而年俗也特色鲜明,有别他乡。

记忆中,每年一进腊月,伴随着霏霏雨雪和盛开的腊梅,年节的气氛日胜一日的浓郁起来。大人小孩,男女老少,成天忙忙碌碌,奔走在城乡间,忙乎在庭院里,流连在集市上,徘徊在商店中。购新衣,置年货,宰年猪,熏腊肉,点豆腐,酿醪糟,做腊八粥,洒扫除尘,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。

宰年猪是年节前的重头戏,制腊肉是紧接着要做的一件事。家家户户的制作工序基本相同,即先将一块块猪肉涂抹上盐、生姜粉、花椒粉、少许辣椒面,放在木盆或铁锅里封严腌渍近十天,等各种作料味浸滋到肉里,就拿起来挂到木杆上,用煨燃的柏树枝梢、橘皮、橙皮熏烤。这样制作出来的腊肉不仅颜色酱红好看,而且一年四季不会变质,吃起来油而不腻,是招待亲朋好友的佳品。你若在腊月里走进南郑一带的乡下,随处可见家家阁楼上、厨房顶、屋檐下、墙面上悬挂着的一块块香气四溢的腊肉,令人馋涎欲滴,还招来麻雀、喜鹊、白头翁等不速之客的偷食,充分显示出家乡人为迎接新年所做的精心准备。

点豆腐是一项细活。先把黄豆用清水泡胀,用小石磨磨成浆,再用细纱箩滤出豆浆,倒进锅里烧开,到了一定火候,将酸浆水点入其中,不一会儿,一块块絮团状的豆花就变魔术似的出现了。等酸浆水点到一定时候,豆浆里再也凝结不出豆花,就将豆花全部捞出来,放进一块纱布里包紧,上面搁一块重物压实,慢慢滤出其中的水分,豆腐就算做成了。用酸浆水点出的豆腐,浓郁的豆香中夹杂着淡淡的酸味,吃起来爽口开胃,增人食欲。

酿醪糟也是家家户户年前必做的一件事。制作这种饮品,一是为了自家过年期间饮用,二是用来招待客人——既有蜜的甜味,又有酒的醇香。原料是糯米和酒曲。制作酿醪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儿,不仅要把握糯米蒸煮的生熟程度,还要把握酒曲的比例,及发酵时的温度等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,酿出的醪糟要么不甜,要么发酸。母亲酿的醪糟又香又甜,她是酿醪糟的好手,远近闻名,每到腊月间,村里很多人家请她去帮忙。

腊月的第一个节日是腊八节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张罗着做腊八粥。这腊八粥是用大米和瘦肉丁、红白萝卜丁、红豆、大枣等混杂在一起熬煮而成的,男女老幼都爱吃。

腊八节没过去多少日子,就到了除尘节。人们清早起来,用笤帚把庭院及房屋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,用长长的竹扫把将屋梁椽瓦、墙面、墙角的灰尘扫去,把被褥、床单、窗帘等浆洗干净,将碗柜、桌凳、箱箧、门窗等擦得一尘不染。这一切寄托了乡亲们除旧迎新的美好愿望。

小年过后,眨眼就到了除夕。这一天,在外工作的人、打工的人、上学的人,以及经商的人,都赶回老家同亲人团聚,沉浸在暖意融融的亲情中。贴春联,使门庭光鲜亮丽,家园喜气洋溢;祭拜祖先,表达对祖先的怀念,感谢他们对后辈子孙的恩泽。之后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过后吃年夜饭,

大年初一早上,人们都穿戴一新,吃过热腾腾、香喷喷的醪糟煮元宵后,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。钱数多少不限,主要是图个喜庆和吉利。从正月初二开始,各家就拿上礼品走亲访友,互贺新岁。

正月初五到十五,耍龙灯、采莲船和高台社火的民间艺人开始逐村镇表演。他们拿着各种道具,穿着戏服,敲着锣鼓家什,一路高高兴兴地来到村里,在空旷的场院上围起一个圈子,给前来观看的乡亲做各种精彩的表演。形式和内容还是传统的那一套,因其植根乡土、十分接地气,很受乡亲们的欢迎和喜爱。

故乡的年俗,是千百年赓续不断的文脉,展现了故乡人的生活方式,渗透着故乡人的情感和志趣,蕴蓄了故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,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

经典美文

猜你喜欢

经典美文

好文章

优美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