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读社 > 美文 > 美文推荐 > 正文

致敬大运河

作者: 范先机2022/10/08美文推荐

淮安三月,气温似乎比家乡鄂州低一些。昨晚下了雨,清晨气温骤降,几位同行者打起了退堂鼓,欲放弃游览计划。我却坚持,还放言,即使天上下刀子,也阻挡不了去看大运河的脚步。

历经千年,风采依然,活力依旧的大运河,横卧淮安城郊,犹如一条蓄势腾飞的巨龙。空中黑云成团飘荡,狂风肆呼,数只白鹭逆风贴水飞翔。宽阔的河面,波涛拍岸,卷起黄色的“雪”花。临岸停靠成排的货轮,随着波浪的节拍,如摇篮一样有致地摇摆。河中心货轮首尾相接,齐步前行,仿佛是接受检阅的仪仗队。堤岸杨柳依依,生机盎然。

立于大运河畔,激动和敬佩之情翻涌而上。来看大运河是我学生时代就种下的梦想。历史课上,当听到老师讲解,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,是世界上开凿最早、里程最长的人工河,给大半个中国带来福祉时,我就对它肃然起敬,盼望能去领略它的风采和神韵。

回望历史,惊讶大运河沧桑的身世,致敬古人的勤劳勇毅。大运河犹如一位坚强的母亲,自吴王夫差时开挖第一铲,已饱经风霜走过2400多个春秋。黄河改道、帝都迁建、泥沙堵塞……面临一个个困境的挑战,大运河默默承受着,不停地接受开凿、修建、疏浚、清淤的“洗礼”,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,从零散的小河流发展为联通南北的水利大枢纽、交通大动脉。

大运河不平凡的身世,折射着几千年来古人吃苦耐劳的精神。古代生产力低下,开挖河渠完全靠人力。仅隋炀帝时,修运河五年,征三百六十万人。风一阵赶一阵,河面上掀起波涛一浪接一浪,我们仿佛看到修建大运河“举锸如云”的劳动场面;仿佛看到烈日下面黄肌瘦的古人,汗透衣背,担着土筐,咬着牙,艰难行走;仿佛看到寒风中衣衫单薄的古人,饥寒困顿,赤着脚,夯实堤岸。血水、泪水、汗水,汇集而成了昼夜奔腾不停的大运河。

大运河不平凡的身世,凝聚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。水运因其便利省力,是古代运输物资的主要渠道。为了让无河道的地方也能享有水运的便利,人们便拿出战天斗地的勇气人工开挖运河。为实现南北顺利通航,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,打通一个又一个瓶颈。唐朝李渤在灵渠所修的斗门,是船闸的先导,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。大运河上的闸、纤道、桥、码头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。大运河是流动的文物,2014年6月22日,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当前,北京通州、天津等地正在建设大运河博物馆,集中向世人展示大运河漕运等历史文化,展示古人的智慧和胆识。

欣赏淮安城的繁华景象,致敬大运河的无私恩泽。抬头远望,城市高楼林立,车水马龙,充溢着现代繁华的气息。在运河千年清波润泽下,淮安城如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发展举世瞩目,成为江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。大运河无私养育着两岸的百姓,繁荣沿线城镇。“齐公凿新河,万古流不绝。丰功利生人,天地同朽灭。”李白这首诗就赞叹了大运河的丰功伟绩。“半天下之财富,并山泽之百货,悉由此路而进。”大运河的开通,促进货物流通,在带领两岸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,也把城镇带进历史的聚光灯下。仅明清时期,北方的天津、德州、沧州、临清发展为“四大都市”,东南地区的淮安、扬州、苏州、杭州发展为“东南四郡”。北宋的汴州更是繁华鼎盛,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让这座古城声名鹊起,惊艳全球。

徜徉堤岸的绿色景观带,致敬大运河勇担新的使命。河畔,垂柳风姿绰约,摇摆着绿绦。红叶继木、女贞、小叶黄杨等在大堤上错落交织,桃花、海棠、樱花、郁金香烂漫夺目。游人三五成群,在这里漫步,谈家常、话友谊,放松心情。大运河走进新时代,焕发新的生机,“职责”内涵不断丰富,除继续履行运输、灌溉、防洪等功能外,还成为人们休闲养生的优质场所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蓝图已经擘画,北京通州、天津、浙江等地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底蕴,力争让其真正成为“人民的运河”“游客的运河”,续写保护、传承、利用的新篇章。

河水悠悠,千帆过境,商旅往返,运载着希望和繁荣,造福着千秋万代。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,在中华儿女的携手努力下,大运河文化会日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。

美文推荐

猜你喜欢

美文推荐

好文章

优美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