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读社 > 日志 > 情感日志 > 正文

父母面前,更像孩子

作者: 谯徵2022/08/28情感日志

“只有在父母面前,我们才更像孩子。” 当母亲做好早餐,“唠叨”几遍之后,她才不安地走出家门,生怕我因懒惰而放弃吃早饭。我躲在被窝儿里默默编辑以上引号中的这段文字,发送到朋友圈。

曾几何时,我们都在父母膝下承欢,等到年龄逐渐增长,却又不得不与父母渐行渐远,正如龙应台在《目送》中所说:所谓父子,母子一场,只不过是他们将你养大,等你羽毛渐丰,义无反顾飞向自己想要的蓝天,他们看着你远去的背影,只剩下孤单,心里不停念叨,慢点飞,别累着。

学校快放寒假前几周,父母便要求我到他们工作的地方暂住几日,等到临近春节再回老家。父母务工的地方在省外地级市的乡村,我几经辗转,换乘几辆车,才到镇子上。父亲趁着空闲时间,骑车子接我,把行李放在车前,我坐在后。当车子缓缓启动,我鼻尖一酸,已经多久没被父亲骑车载着,或许彼此都早记不清楚了吧。

我其实很不情愿称父母居住的地方为“家”,原因在于那里充其量只能算是他们的暂住地——两张板床、一张饭桌、一台冰箱和一些厨房用具。我们心中的家还在那儿,还在皖北的乡下,尽管老家的屋子已经颓圮,但依然是那么亲切,散发着泥土的芳香。

由于快到午饭时间,母亲连忙问我想吃点什么。她知道我比较挑食,不喜菜蔬。我则像外来的客人,扭扭捏捏,嘴里答应着“吃什么都行”。在简陋的饭桌上,母亲开始有时间询问我在学校的情况,我则像个小学生的模样,一五一十作答。饭后,母亲去工厂做工,让我在屋里休息。

天气寒冷,我在室内闲来无聊,便踱步御寒。当目光散落在母亲为我提前铺好的被子上,心里诉不尽的感触。

当我远离农村,脱离父母独立生活,衣食住行等诸多杂事都要自己一人承担之时,看似“手里有粮,心中不慌”,实则内心无依无靠,俨然流浪在城市中的异乡人。只有假期回到父母和家人身旁,才能心如止水,不起波澜。可是,这种孤独,困难的境遇,青年人必须经历,称之为“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”。物质资料上的匮乏可以有父母帮助解决,但内心里的孤寂,谓之“苦其心志”,却需要自己下一番功夫。

傍晚,雪花纷纷,母亲顶着一头“白发”仓促归来。洗衣做饭,烧茶倒水,本来冷清的屋子由于她的到来立刻焕发生机……

深夜,我蜷缩在被褥中,听到母亲缓缓起身,问我睡了没,我说“没有”,她便让我把被子整理一下,快掉到地上了。

凌晨5时,我听到父亲和母亲开门出去,不时又有人返回。母亲站在床前,无奈地说:“别老是来回翻身,被子都快掉了,多大的人了。”话罢,她为我掖了掖被子,匆匆离去。我则躺在被窝里,脑海中回忆母亲悉心照顾我的种种场景。

人活于世,为了学习、工作、家庭和事业,精神上难免会负重,有些疲惫。我认为,有闲暇的时间,就多回去和父母在一起,因为在他们面前,我们才更像个孩子。

情感日志

猜你喜欢

情感日志

好文章

优美文章